2011年讓我們津津樂道的事情之一,大概就是外牆彩繪了!
協會在2010年搬到現在的明德路,整棟三層樓又是街角位置,加上隔壁鄰居也是原住民vuvu,以往擔心孩子太吵的問題大幅降低許多,跟鄰居的關係也都相當好,只是,這棟房子位在轉角,有一大片外牆長年貼滿各種廣告紙,在構思去年的親子共學時,就突發起想的決定大家一起來彩繪外牆吧,不只能美化環境,更可以透過具有原住民意象的彩繪,更突顯成長協會服務原住民的特色。
很幸運的,在理監事的介紹下,很快認識了洪琳茹老師,除了是美術科班出身以外,琳茹老師本身也有參與社區工作的經驗,對於我們這類協會的狀況滿了解的,因此很快的展開合作。
第一步,取得房東同意之後,當然就是構思牆面了,由於我們都沒有作壁畫的經驗,尺吋、構圖、材料預估也一樣沒有經驗,辛苦了琳茹老師跟我們不斷的溝通與確認。
經過大家的討論跟溝通,我們收到了讓大家驚艷且一看就喜歡的設計圖。
接著,我們從2011年下半年的成長班文化技藝課程開始,進行了接近3個月的苦工,先是大人跟小朋友一起清理牆面,把陳年廣告單清除下來。
剛開始好撕的廣告單都還是小事,越清越發現光靠孩子跟幾位婦女一定來不及在時間內完成,這時候就開始東call西call年輕力壯的朋友們來當志工啦,幸好終於在預定開始畫畫之前,把牆面清理到一個程度,並上了白色底漆。
剛開始畫的時候,其實有些手忙腳亂,加上協會外交通繁忙,不時有機車、汽車穿梭進出,孩子們的安全也是我們擔心的一點,因此,後來就更明確的開始將大人分工,並且在每次開始之前,琳茹老師會帶著小朋友先做行前說明,把規則講好,讓孩子知道該做什麼,該怎麼做,再開始出門畫畫,果然讓秩序跟進度有了大進展。
然後,就是每週三下午的壁畫時間了,可以開始看到壁畫從無到有的過程~~
在琳茹老師的設計當中,畫面下方有一牌甕,這個甕是留白給參與者創作的,題目叫做"我的寶物",老師先帶孩子們在圖畫紙上構圖,畫下想在甕裡面裝什麼自己的寶物,構圖之後再讓小朋友自己發揮,於是有了非常有趣跟感動的畫面,看到每個孩子認真的在牆壁上作畫,畫出屬於自己的心聲。
在其他圖案的部份,則是琳茹老師打底圖,並且分好哪一塊是什麼顏色,並且調色之後讓小朋友上漆的,這時候會發現很多人都好愛這種上色的過程啊,想必是非常有成就感。
而在壁畫的這幾個月間,每次我們在外牆上不管是清理牆面、上底漆或是作畫的時候,都發現有許多路人好奇的在旁觀看,甚至還有人專程跑來看,散步的阿公阿嬤,推著小孩的阿嬤或媽媽,或是騎車走路經過的人,每個人都會轉頭看一眼,更不用說大家好奇的眼光,或是讚嘆的表情了。
經過好久好久的努力,壁畫終於完成了!!!
這幅壁畫完完全全是成長協會大大小小的心血,在琳茹老師的帶領下,從每一位工作人員、來幫忙的大哥哥大姊姊、志工媽媽爸爸,都跟小朋友一起完成,當然,有時候孩子的耐力實在沒辦法維持那麼久,大人們最後還是做了很多收尾補強的工作啦,連琳茹老師都額外抽出時間,來到協會把最後一些沒畫完的完成。
完成的壁畫是這樣子的喔~
這實在是一件浩大的工程,每個人都覺得累歪了,但是成就感也是非常非常大的喔!
因為,這面牆成了社區裡面美麗的風景,鄰居們無不給予肯定,更讓我們在跟其他人描述成長協會的位置時,可以很驕傲的說:
就是那片牆壁有畫畫的房子,就是成長協會啦!
留言列表